文章已同步至掘金:https://juejin.cn/post/6844904087348051981
欢迎访问😃,有任何问题都可留言评论哦~
目录切换
命令:cd 目录
cd /
(切换到根目录)cd /user
(切换到根目录下的user目录)cd ../
或cd ..
(切换到上一级目录)cd ~
(切换到home目录)cd -
(切换到上次访问的目录)
目录查看
命令:ls [-al]
ls
(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)ls -a
(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,包括隐藏的文件)ls -l
或ll
(列表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,列表查看,显示更多信息)ls /dir
(查看指定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,如 :ls /user
)pwd
(显示当前所在目录)
目录操作
mkdir [增]
命令:mkdir 目录
mkdir test
(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test的目录)mkdir /user/test
(在指定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test的目录)mkdir -p /user/test1/test2/test3
(递归创建目录)
rm [删]
如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,二话不说,准备跑路
命令:rm [-rf] 目录
- 删除文件
rm 文件
(删除当前目录下的文件)rm -f 文件
(删除当前目录下的文件,不询问)
- 删除目录
rm -r test
(递归删除当前目录下的test目录)rm -rf test
(递归删除当前目录下的test目录,不询问)
- 全部删除
rm -rf *
(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全部删除)rm -rf /*
(自杀命令,慎用!慎用!慎用! 将根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全部删除)
注意:rm
不仅可以删除目录,也可以删除其他文件或压缩包,为了方便大家的记忆,无论删除任何目录或文件,都直接使用 rm -rf 目录/文件/压缩包
mv和cp [改]
重命名目录
命令:mv 当前目录 新目录
mv test test1
(将目录test改为test1)
注意:mv
的语法不仅可以对目录进行重命名而且也可以对各种文件,压缩包等进行重命名的操作
剪切目录
命令:mv 目录名称 目录的新位置
mv /user/temp/test /user
(将/user/temp目录下的test目录剪切到/user目录下面)
注意:mv语法不仅可以对目录进行剪切操作,对文件和压缩包等都可执行剪切操作
拷贝目录
命令:cp -r 目录名称 目录拷贝的目标位置
(-r 表示递归)
cp /user/temp/test /user
(将/user/temp目录下的test目录复制到/user目录下面)
cp命令不仅可以拷贝目录还可以拷贝文件,压缩包等,拷贝文件和压缩包时不用写-r递归
find [查]
命令:find 目录 参数 文件名称
find /user/temp -name 'a*'
(查找/user/temp目录下的所有以a开头的目录或文件)
文件操作
touch [增]
命令:touch 文件名
touch test.txt
(在当前目录创建一个名为test.txt的文件)
rm [删]
命令:rm -rf 文件名
rm -fr test.txt
(删除当前目录下的test.txt文件)
vi或vim [改]
【vi编辑器的3种模式】: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,分别是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、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和底行模式(last line mode),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:
1)命令行模式(command mode)
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,字符、字或行的删除,查找,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,或者到 last line mode。
命令行模式下的常用命令:
↑,↓
(控制光标移动)dd
(删除当前行)/字符
(查找)i,a,o
(进入编辑模式)::
(进入底行模式)
2)编辑模式(Insert mode)
只有在Insert mode下,才可以做文字输入,按「ESC」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。
编辑模式下常用命令:
ESC
退出编辑模式到命令行模式
3)底行模式(last line mode)
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,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,如寻找字符串、列出行号……等。
底行模式下常用命令:
:q
(退出编辑):q!
(强制退出):wq
(保存并退出)
打开文件
命令:vi 文件名
vi test.txt
或vim test.txt
(打开当前目录下的test.txt文件)
注意:使用vi编辑器打开文件后,并不能编辑,因为此时处于命令模式,点击键盘i/a/o进入编辑模式。
编辑文件
使用vi编辑器打开文件后点击按键:i ,a或者o即可进入编辑模式。
i
(在光标所在字符前开始插入)a
(在光标所在字符后开始插入)o
(在光标所在行的下面另起一新行插入)
保存或者取消编辑
保存文件:
1)ESC
进入命令行模式
2)::
进入底行模式
3):wq
保存并退出
取消编辑:
1)ESC
进入命令行模式
2)::
进入底行模式
3):q!
撤销本次修改并退出编辑
[查]
文件的查看命令:cat/more/less/tail
cat:查看最后一屏
cat test.txt
(查看test.txt文件,只显示最后一屏内容)
tac:与cat反过来
more:百分比显示
more test.txt
(查看test.txt文件,可以显示百分比,回车可以向下一行,空格可以向下一页,q可以退出查看)
less:翻页查看
less test.txt
(查看test.txt文件,可以使用键盘上的PgUp和PgDn向上 和向下翻页,q结束查看)
tail:指定行数或者动态查看
tail -10 test.txt
(查看test.txt文件的后10行,Ctrl+C结束)
硬链接和软连接
- ln
ln test1 test2
(创建一个硬链接)
ln -s test1 test2
(创建一个软链接)
硬链接相当于"复制和同步",软链接相当于快捷方式
ln --help
查看帮助
权限修改
rwx:r代表可读,w代表可写,x代表该文件是一个可执行文件,如果rwx任意位置变为-则代表不可读或不可写或不可执行文件。
例如:test.txt文件的权限是 -rw-------
根据如下规则拆分:- rw- --- ---
第一位:-
表示文件,d
表示文件夹
第一段(3位):表示拥有者的权限
第二段(3位):表示拥有者所在的组,组员的权限
第三段(3位):表示其他用户权限
文字设定法
命令:chmod [who] [+ | - | =] [mode] 文件名
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
-
操作对象who可是下述字母中的任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:
- u 表示“用户(user)”,即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。
- g 表示“同组(group)用户”,即与文件属主有相同组ID的所有用户。
- o 表示“其他(others)用户”。
- a 表示“所有(all)用户”。它是系统默认值。
-
操作符号可以是:
- +添加某个权限。
- -取消某个权限。
- =赋予给定权限并取消其他所有权限(如果有的话)。
-
设置mode所表示的权限可用下述字母的任意组合:
- r 可读。
- w 可写。
- x 可执行。
- u 与文件属主拥有一样的权限。
- g 与和文件属主同组的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。
- o 与其他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。
-
文件名:以空格分开的要改变权限的文件列表,支持通配符。
在一个命令行中可给出多个权限方式,其间用逗号隔开。
例如:chmod g+r,o+r test.txt
(使同组和其他用户对文件test.txt有读权限)
例如:chmod u+x test.txt
(给当前用户增加对test.txt的执行权限)
数字设定法
命令:chmod [mode] 文件名
我们将之前的rwx用数字进行替代。
0表示没有权限,1表示可执行权限,2表示可写权限,4表示可读权限。数字之和,即为该文件的权限。
使用文字的方式,有三组文字,数字即为3组数字之和
例如:chmod 644 test.txt
文件属主具有读,写权限,因为6=4+2,文件组具有读权限,其他用户具有读权限。
压缩文件操作
linux中的打包文件:.tar
linux中的压缩文件:.gz
linux中的打包并压缩文件:.tar.gz
打包压缩
Linux中的打包文件一般是以.tar结尾的,压缩的命令一般是以.gz结尾的,而一般情况下打包和压缩是一起进行的(如果不想一起进行,则减去相对应的参数即可),打包并压缩后的文件的后缀名一般是.tar.gz。
命令:tar -zcvf 打包压缩后的文件名 要打包的文件
其中:
- z:调用gzip压缩命令进行压缩
- c:打包文件
- v:显示运行过程
- f:指定文件名
例如:tar -zcvf xxx.tar.gz temp/
(打包并压缩temp下的所有文件,压缩后的压缩包指定名称为xxx.tar.gz)
解压
命令:tar [-zxvf] 压缩文件
其中:
- x:代表解压
例如:tar -zxvf xxx.tar.gz
(将文件xxx.tar.gz解压到当前目录下)
例如:tar -zxvf xxx.tar.gz -C /user/temp
(将文件xxx.tar.gz解压到根目录/user/temp目录下)
域名映射
配置 hosts 文件
命令:vi /etc/hosts
进入后,使用vim命令编辑保存
su与sudo
su
su用于用户之间的切换。但是切换前的用户依然保持登录状态。如果是root向普通或虚拟用户切换不需要密码,反之普通用户切换到其它任何用户都需要密码验证。
su test
(切换到test用户,但是路径还是/root目录)su - test
(切换到test用户,路径变成了/home/test)su
(切换到root用户,但是路径还是原来的路径)su -
(切换到root用户,并且路径是/root)
su不足:如果某个用户需要使用root权限、则必须要把root密码告诉此用户。
exit
(退出返回之前的用户)
sudo
sudo是为所有想使用root权限的普通用户设计的。可以让普通用户具有临时使用root权限的权利。只需输入自己账户的密码即可。
进入sudo配置文件命令:vi /etc/sudoer
或者 visudo
案例:
允许test用户以root身份执行各种应用命令,需要输入test用户的密码。
test ALL=(ALL) ALL
案例:
只允许test用户以root身份执行ls 、cat命令,并且执行时候免输入密码。
配置文件中:
test ALL=NOPASSWD: /bin/ls, /bin/cat
关机重启
关机之前最好执行
sync
命令,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
关机
shutdown -h now
(立刻关机)shutdown -h 5
(五分钟后关机)poweroff
(立刻关机)
重启
shutdown -r now
(立刻重启)shutdown -r 5
(五分钟后重启)reboot
(立刻重启)
帮助命令
–help命令
shutdown --help
(查看系统信息)ipconfig --help
(查看网卡信息)
man命令(命令说明书)
man shutdown
(注意:打开命令说明书之后,使用按键q退出)
Linux目录解释
- /bin : bin是Binary的缩写,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。
- /boot :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,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。(不要动)
- /dev : dev是Device(设备)的缩写,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,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。
- /etc :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。
- /home:用户的主目录,在Linux中,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,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。
- /lib: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,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。
- /lost+found :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,当系统非法关机后,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。
- /media: 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,例如U盘、光驱等等,当识别后, 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。
- /mnt: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,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/mnt/上,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。
- /opt :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。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。默认是空的。
- /proc :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,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,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。
- /root: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,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。
- /sbin : 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,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。
- /srv :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。
- /sys :这是linux2.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。该目录下安装了2.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sysfs.
- /tmp: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。
- /usr :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,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,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。
- /usr/bin :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。
- /usr/sbin :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。
- /usr/src: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。
- /var: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,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。包括各种日志文件。
- /run :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,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。当系统重启时,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。
- /www:存放服务器网站相关的资源,环境,网站的项目
账号管理
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,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;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,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。
每个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各自的口令。
用户在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,就能够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。
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,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:
- 用户账号的添加、删除与修改。
- 用户口令的管理。
- 用户组的管理。
用户账号的管理
用户账号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用户账号的添加、修改和删除。
添加用户账号就是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账号,然后为新账号分配用户号、用户组、主目录和登录Shell等资源。
添加账号 useradd
useradd 选项 用户名
参数说明
- 选项:
- -c comment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。
- -d 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,如果此目录不存在,则同时使用-m选项,可以创建主目录。
- -g 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。
- -G 用户组,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。
- -m 使用者目录如不存在则自动建立。
- -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。
- -u 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,如果同时有-o选项,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。
- 用户名
- 指定新账号的登录名。
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/etc/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,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文件如/etc/shadow, /etc/group等。
切换用户
- 切换用户的命令为:su username 【username是你的用户名哦】
- 从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,还可以使用命令:sudo su
- 终端输入exit或logout或使用快捷方式ctrl+d,可以退回到原来用户,其实ctrl+d也是执行的exit命令
- 在切换用户时,如果想在切换用户之后使用新用户的工作环境,可以在su和username之间加-,例如:【su - root】
#表示超级用户,也就是root用户,$表示普通用户
删除账号
删除用户账号就是要将/etc/passwd等系统文件中的该用户记录删除,必要时还删除用户的主目录。
userdel 选项 用户名
常用的选项是 -r,它的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,主要是/etc/passwd, /etc/shadow, /etc/group等)。
修改账号
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,如用户号、主目录、用户组、登录Shell等。
usermod 选项 用户名
常用的选项包括-c, -d, -m, -g, -G, -s, -u以及-o等,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,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。
# usermod -s /bin/ksh -d /home/z –g developer fan
此命令将用户fan的登录Shell修改为ksh,主目录改为/home/z,用户组改为developer。
用户口令的管理
用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户口令的管理。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,但是被系统锁定,无法使用,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,即使是指定空口令。
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的Shell命令是passwd。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,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。
passwd 选项 用户名
选项:
- -l 锁定口令,即禁用账号。
- -u 口令解锁。
- -d 使账号无口令。
- -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。
如果默认用户名,则修改当前用户的口令:
$ passwd
Old password:******
New password:*******
Re-enter new password:*******
如果是超级用户,可以用下列形式指定任何用户的口令:
# passwd fan
New password:*******
Re-enter new password:*******
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口令时,passwd命令会先询问原口令,验证后再要求用户输入两遍新口令,如果两次输入的口令一致,则将这个口令指定给用户;而超级用户为用户指定口令时,就不需要知道原口令。
passwd 命令还可以用 -l(lock) 选项锁定某一用户,使其不能登录,例如:
passwd -l fan
用户组管理
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,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。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,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,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。
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、删除和修改。组的增加、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/etc/group文件的更新。
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
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
选项:
- -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(GID)。
- -o 一般与-g选项同时使用,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。
举例:
# groupadd group1
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1,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。
groupadd -g 101 group2
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2,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。
如果要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组,使用groupdel命令
groupdel 用户组
举例:
# groupdel group1
此命令从系统中删除组group1。
修改用户组的属性使用groupmod命令
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
选项:
- -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。
- -o 与-g选项同时使用,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。
- -n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
# 此命令将组group2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。
groupmod -g 102 group2
# 将组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0,组名修改为group3。
groupmod –g 10000 -n group3 group2
切换组
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,那么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之间切换,以便具有其他用户组的权限。
用户可以在登录后,使用命令newgrp切换到其他用户组,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。例如:
$ newgrp root
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组,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。
磁盘管理
Linux磁盘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。
Linux磁盘管理常用命令为 df、du:
- df :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
- du: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
df
df命令参数功能: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。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,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。
df [-ahikHTm] [目录或文件名]
参数说明:
- -a :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,包括系统特有的 /proc 等文件系统;
- -k :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;
- -m :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;
- -h :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, MBytes,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;
- -H :以 M=1000K 取代 M=1024K 的进位方式;
- -T :显示文件系统类型,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(例如 ext3) 也列出;
- -i :不用硬盘容量,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
du
Linux 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,但是与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,还是和df命令有一些区别的,这里介绍Linux du命令。
du [-ahskm] 文件或目录名称
参数说明:
- -a :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,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。
- -h :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(G/M) 显示;
- -s :列出总量而已,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;
- -S :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,与 -s 有点差别。
- -k :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;
- -m :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;
磁盘挂载与卸除
根文件系统之外的其他文件要想能够被访问,都必须通过“关联”至根文件系统上的某个目录来实现,此关联操作即为“挂载”,此目录即为“挂载点”,解除此关联关系的过程称之为“卸载”
Linux 的磁盘挂载使用mount命令,卸载使用umount命令。
磁盘挂载:
mount [-t 文件系统] [-L Label名] [-o 额外选项] [-n]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
举例:
# 将 /dev/hdc6 挂载到 /mnt/hdc6 上面!
[root@www ~]# mkdir /mnt/hdc6
[root@www ~]# mount /dev/hdc6 /mnt/hdc6
[root@www ~]# df
Filesystem 1K-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% Mounted on
/dev/hdc6 1976312 42072 1833836 3% /mnt/hdc6
磁盘卸载:
umount [-fn]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
参数说明:
- -f :强制卸除!可用在类似网络文件系统 (NFS) 无法读取到的情况下;
- -n :不升级 /etc/mtab 情况下卸除。
举例:
# 卸载/dev/hdc6
[root@www ~]# umount /dev/hdc6
评论区